行业动态
中国辣椒产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,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,形成覆盖育种、种植、加工、贸易的全产业链。华北、西北为核心产区,贵州等省份贡献突出。贸易呈现顺差,出口以加工品为主,进口以干椒为主。消费市场持续扩大,鲜食与加工需求双增长,辣椒酱、火锅底料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。受成本上升影响,辣椒价格长期波动上涨,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,产业前景广阔但需应对市场风险。
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后,将实施零关税政策,覆盖74%商品类别,大幅降低企业成本。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,税率上限15%,税负显著减轻。个人受益于离岛免税购物,额度提升至10万元/年,岛内商品价格更低。通关效率提升,通过智能监管实现“秒放行”,物流成本下降。此外,离岸金融开放政策允许资金自由划转,吸引跨国投资,推动海南成为全球经贸新枢纽。
2024年上半年,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出口占比超七成。尽管增速放缓,但新兴市场表现强劲,中东、拉美等地需求激增,企业通过多元化布局和AI技术提升效率,推动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发展,凸显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潜力。
中国通用机械设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行业规模庞大,2024年达24.52万亿元,同比增长22.4%,智能制造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是主要增长点。尽管面临欧美高利率抑制需求、成本压力等挑战,但绿色节能设备、售后市场等机遇显著。未来,行业将向智能化、绿色化加速转型,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将推动中国从“跟随者”迈向“引领者”。企业需优化成本、拓展服务,以差异化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河南正加速构建中国—东盟合作新支点,2024年对东盟贸易突破千亿元,农产品与高附加值产业双轮驱动。依托郑州航空港、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"1210"模式,形成"空陆网"立体通道。从榴莲朝发夕至到洛阳分子筛泰国建厂,合作迈向全产业链。随着自贸区3.0落地,河南将强化农业、制造业优势,对接RCEP规则,打造中部面向东盟的"一带一路"示范枢纽。
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,各地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市场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,有效应对外部挑战。山东临沂通过优化物流和通关效率助力企业出海,陕西西咸新区依托科技创新拓展“一带一路”市场,江苏苏州提升港口运力保障供应链稳定,广东深圳新增航线强化全球物流网络,四川自贡以高质量产品赢得国际客户信赖。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下,外贸企业稳订单、拓市场,推动进出口持续增长,彰显中国经济活力和开放决心。
商务部表示将多措并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,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,包括举办“外贸优品中华行”活动、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,并优化自贸试验区保税政策。同时,商务部将实施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聚焦商品消费升级、服务消费提质、数智消费创新及城乡商业联动,以激发消费新活力,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。
2025年,跨境电商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、政策壁垒增多等风险,同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,价格战压缩利润。物流成本攀升和供应链韧性不足进一步加大运营压力,而技术与人才短板制约企业升级。河南作为内陆跨境电商枢纽,需强化合规能力、优化物流体系、推动数字化转型,并加强区域协同,以应对沿海地区的竞争压力,把握RCEP与“一带一路”机遇,实现可持续增长。
2025年2月26日,河南省启动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活动,并成立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。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、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会,旨在推动产业带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,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,解决出海难题,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。


